學英文不用等 想輕鬆學英文有辦法

零碎時間掌握英文力

短期助你脫口流利英文(免費試聽看看):

http://1314.ws/abc

以色列、新加坡從國土面積與天然資源而論都不是大國,但是水資源戰略布局卻是一個超級強國,以色列平均雨量為台灣的1/4,但是海水淡化技術引領全球、汙水回收率高達75%、供水漏水率為5%、農業則採取滴灌及全民教育養成良好的節水習慣。至於新加坡在獨立時完全無自主水源全仰賴向馬來西亞購水,經過50年後的今天,已完成了2065年的供水大策略,屆時人口增長、工商業成長水量倍增,已完全能滿足2065年代的需求。反觀台灣是全世界第18個缺水的國家又是澇害頻繁的國家,而且旱澇頻率越來越高,周期也越來越短,遇水災時全國努力防汛但常有自然力量可畏,只求達到最少損失;旱災部分政府宣導節水、努力減漏,但是由於水價低廉,用水花費僅達人均GDP的千分之1.6,為全世界次低,沒有節水的誘因,企業也因水價低廉而沒有投資水資源產業的經濟誘因,所以10年前面臨的困境與目前遭逢困境都如出一轍地靠著「休耕」、「節用」、「減供」、「停供」、最後「水車配水」,當然最後總有即時大雨狀況就全部解除了。聯合國發出警告:「全球因氣候變遷估計到2030年全球淡水水量將減少40%將影響29億人的生活」,台灣今年春雨稀少期待梅雨豐沛,如空梅來臨就只能盼望颱風季節帶來豪雨,但是下半年雨量若與去年相同的話,那台灣將面臨嚴峻的旱災。美國加州已連續4年乾旱,今年很難保證台灣能倖免於乾旱。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經濟部與內政部已努力推廣新興水源,其中汙水回收再利用預計到民國120年將達每日供水120萬噸,當然汙水水源是生活用後水,當乾旱來臨時汙水量也相對減少,是屬於一種機會水源,而傳統水庫開發往往又受到極大的阻力,相對海水淡化應是較可行的選項,其特性具有水源不受乾旱的影響、興建容量彈性極大、興建時程極短、占地面積又小且對生態衝擊相對小等優勢,目前全世界許多成功的案例,例如:以色列單廠達540,000噸、新加坡也累計完成387,500噸的海水淡化廠、沙烏地阿拉伯最大廠日產1,035,000噸海淡水,至2014年底全世界使用海淡水的總量達到每日8,600萬噸。台灣四面環海,海資源極其豐富,但是台灣從最基本的工業用水,每年數以百萬噸進口,連海水淡化量體的環評規定也顯得非常小氣,試問中東在黑海、裡海、波期灣等海域動輒10萬噸到百萬噸的海淡廠,可曾環評或如何環評?相較台灣只要日產1,000噸的海淡廠就必須經過環評許可,如此嚴格的規定,讓業者生產測試的場所全都被限制了,又如何能發展大型海淡機組?台灣有很好的海洋也有殷實的廠商,一定可以形成扎實的海淡產業,它是一個不會被更替的永恆產業,能增加台灣人民的就業與投資的機會,它更是一個又經濟又實惠能全面解決台灣乾旱的產業,如能修改海水淡化環評量體標準提高到每日10,000噸,讓大型海淡機組能被早日開發,此乃業界之幸,也是國家之幸。(本文由國統董事長梁家源口述,林宜蓁整理)
arrow
arrow

    hn1e2o8b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